百年老字号 沧桑赵信隆
窑湾古镇西大街百年老字号——赵信隆酱园店,于2006年6月被江苏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徐州市人民政府立碑为志。
赵信隆酱园店始创于光绪十年(1884年),迄今120余年。今天的人们对它的盛衰始末知之甚少。笔者走访窑湾古镇多名老人,才撩开这百年老店的神秘面纱。
赵信隆最早的投资商(东家)赵金鏖原籍江苏镇江。他在窑湾主要活动期大约在1885年至1930年。在这约45年间,正是赵信隆酱园店的鼎盛期。那时有缸800余口,经营品种诸如:甜油、酱油、醋、酱菜、豆制品、香油等,也生产绿豆烧酒。当时店内员工有领东(掌柜)吴桂堂、账房先生(会计)王凤苞、柜员(门市经理)曹增平等。
上个世纪的三十年代至四十年代期间,赵金鏖年迈,少东家赵国荪接管此店。这位赵三公子吃鸦片,不操正业,员工们戏称他为“赵龟孙。”他把一个本来就不太景气的生意搅得乌烟瘴气,时常靠典卖家具维持生计。此时店里的主要员工有张效尤、陈士铎、刘继堂等。解放前夕,赵国荪无力支撑,便将此店两代基业,转让给窑湾籍国民党军队70军军长陈颐鼎的父亲陈宪泰。后来陈家将赵信隆由原址(瑞玄宫)西大街北,迁至街南信昌顺邻边(西侧)经营,至此,赵信隆不姓赵而姓陈了。解放后,陈家人举家外迁,酱园店收为国有,由窑湾供销社经营。其间主要员工有:闫成法、冯学义、杨宜德等。改革开放以来,供销社改制,又由镇政府承包给颜希广经营。赵信隆也由原来的多种经营改为以生产甜油为主的信昌甜油厂。信昌全称信昌顺,解放前是窑湾西大街上的一家久享盛名的茶食店,生产桂花云片糕、虎皮玫瑰、大金果、小金果、小麻圆、大提酥、椒咸条、寸金等各色茶食点心。
信昌顺甜油历史悠久,品质优良,采用优质面粉发酵,经天然生晒而成。下面对此传统工艺作一扼要介绍:
首先是甜油。
第一道工序为蒸面。将面粉加水做成像磨刀石大小的胚块,上锅蒸熟后入发酵房,摆成胚块的2—3个高度,封闭门窗,使室内温度保持在25℃~30℃之间,超过30℃需翻转。约过5-6天,胚块上便长出菌丝,行话称为“长黄”,“黄”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甜油的品质。约过25天,胚块内水分散尽,黄已长齐,便可出屋,经太阳略晒后装缸。缸中心放入竹子编成的抽子,胚块需摆得严实,然后用20%盐水倒入缸内,经夜露日晒,约晒100个晴日(阴雨天不算),便可陆续抽油,甜油因含多种氨基酸而味道鲜美,热炒凉拌皆宜。信昌顺甜油以优良的品质享誉大江南北,产品供不应求。
醋的生产工艺是:
醋的首选原料为红高粱,次为大麦、小麦。
第一道工序是煮饭,将原粮煮成比家常稀饭更稠一些的稀饭,出锅冷却后,加入曲粉,搅匀后再放入适量的冷开水,装缸后加双重缸帽,封闭门窗后发酵。约十天后出缸,放入木制醋盘,掺以八成麦麸和适量稻壳,拌匀后装缸再次发酵。装缸后经常检查温度,超过30℃即需转缸,约经两次转缸,十余天后发酵完成,此为半成品醋胚。醋胚成熟后需转至室外重新装缸保存,然后根据销售需要,分批加入淋成醋。
笔者为酱园世家,祖居窑湾后沙滩街,先伯祖父所营义昌源字号,为窑湾十二家酱园店之一,至我辈濒临失传。如今家父年近九十,身体尚健,上文为其口述,亮节拙笔记之,并赋一绝云:
五味甜头重,一缸酸意多。
升沉多少事,留待后人说。
作者:张亮节,转载或引用请注明作者和出处https://www.ywgz.cn/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