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趣事 ·

梆打三更满街灯 四处响起叫卖声

窑湾古镇至今还保留着“半夜开张,天明罢市”的传统早市——“夜猫子集”。赶集的人极像昼伏夜出的“猫头鹰”(又名夜猫子),因此人们形象地把这种在夜间交易的集市形象地叫“夜猫子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又形成一方特定的民风民俗。窑湾古镇“夜猫子集”驰名四方延续了几百年,它映衬出窑湾古镇独特的地理环境、社会环境和生活方式。它闻名遐迩,传誉省内外,引起不少人的新奇之感。其繁华盛况,正像一首诗写的那样“傍河临湖据要津,百物集散是中心。无怪人称‘小上海’,窑湾古镇自古有盛名”。

窑湾“夜猫子集”形成独特。其他集市都是日出开市,日落结束,窑湾古镇“夜猫子集”却是鸡叫头遍开市(饮食业更早),夜间经营,天亮前罢市。逢集时间早持续时间短,故老人们称窑湾夜猫子集为“早集”、“露水集”。其他集市按农历定日逢集,每月或“一、六”、或“二、七”、或“三、八”或“五、十”皆五天一集,而窑湾夜猫子集则是除正月初一之外,天天逢集,窑湾夜猫子集逢集天数最多,所以又被人们称为“常市集”。

窑湾古镇夜猫子集不知始于何朝何代,何年何月,无可考证。窑湾人夜间赶集的习俗已经有些年头了。据民俗学家推断窑湾夜猫子集的主要成因与漕运有关。自从开泇通运以后,运河和沂河在窑湾口交汇,窑湾口便形成了这一带的水运交通枢纽,窑湾口以南运河河宽水深,可行驶载重量较大的商、货、漕船,窑湾口以北运河和沂河河窄水浅,只能行驶相对较小的船只。不论是南方的泊来品,还是地产物品均需在窑湾停靠接驳、装卸、转载。窑湾口就形成了苏北鲁南地区最大的水旱码头。那时的水上交通受到通航条件的限制,南北往来的船只,大多只能在白天依靠人力拉纤艰难航行,夜间航行极其困难。《拉纤歌》唱道:“从宿迁到窑湾,四十五里不换肩。”昔日漕运、盐运船只及一些官船、民船途中均喜欢在窑湾口这个特殊的地形湾船,或歇息或食宿或避风或购物或装卸货物。装卸货物的脚夫们需利用夜间争分夺秒地装卸货物,夜间补充食物,晚上九、十点钟商店仍在营业,满街汽油灯照耀如同白昼。船家商贾为补充途中生活必需品,需在夜间上集,购齐货物随即返回,以不误天明启航。为适应船家商贾的这种需求,每天三更半夜,四面八方的小商小贩和当地的百姓不约而同地来到窑湾集市,向船家商贾出售农副产品,再购置一些针头线脑等生活用品,待日出之时,勤劳精明的窑湾附近的百姓,多已卖光买足赶回家中。

赶集的商贩、百姓都在前一天晚饭后就准备好了货物,配好了担子,捆好车子或装进口袋。鸡叫头遍就得起身,路程较远的晚饭后稍加休息就得动身,十里八村的二人一伙,三人一群,有的扛着、挑着、推着土车一起赶往集市,为方便赶集,所有的渡口也都开始摆渡。夜幕深沉,万簌俱寂,人在梦乡。“梆—梆—梆—”三声梆鸣,撕碎了深夜的宁静,更夫报时三更已至,“开——城——门——喽——”这声洪亮而悠扬的吆喝声划过了窑湾的夜空,唤醒了沉睡的人们,拉开了窑湾夜猫子集的序幕,几座城门同时打开,赶集的人像潮水一样涌进了镇子。

繁星当空,街上摇曳的灯火在夜幕中闪烁。随着“都来喝喽——”一声有力地吆喝之后,镇上的店家像听到号角一样,相继开门营业,在店门口挂上汽灯,与地摊旁的篝火和船上桅灯交相辉映,把整个夜窑湾照的如同白昼。卖早点的多集中在城门内的街道两旁,排成长长的一溜。锅、粥锅旁站着或蹲着的人们喝着、豆脑或五香马糊,嚼着香脆的油条、小脆子,或吃着热乎乎的包子,待吃饱喝足后,再赶往市场交易。船家、街上的居民纷纷来到集市上购买农副产品。“夜猫子集”人群拥挤,熙熙攘攘,天蒙蒙亮的时候,交易达到了鼎盛,菜市场上叫卖声、讨价还价声、说笑声不绝于耳,人声鼎沸,还有说书的、唱唱的、讲白词的、打拳卖艺的、耍猴的、唱大鼓的、唱杨琴,声浪汇聚在一起达于数里之外。待到天渐渐亮起来时,赶集的人便手拉肩扛运着货物逐渐散去。夜猫子集逢集虽然时间短,但赶集的人非常的多。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繁华热闹,一直流传到今天。窑湾流传着一首民谣生动地描绘了夜猫子集的盛况:“梆打三更满街灯,恭候宾客脚步声。四更五更买卖盛,十里能闻市朝声”。

夜猫子集也叫“鬼集”。儿时的一年夏天傍晚,祖母说明天带我赶集,那是我记忆中第一次赶集。鸡叫头遍,祖母将我叫醒,趁着月光,朝着几里以外的窑湾走去,路上祖母给我讲了“鬼集”的故事,传说窑湾街上有位店主清点钱币时,发现了几个假铜钱,这些铜钱乍一看和其他的铜钱没有什么两样,但仔细一看好像铸造比较粗糙,拿在手里感觉较正常铜钱轻,再一细看,原来是火纸做的。他气愤不过,就将此事报告官府,官府便命店主,在店内放一个水盆,时至半夜,忽见一位年轻女子飘然进店购买东西,店主接钱放入盆中,钱币却飘在水上,守候在暗处的兵勇,立即上前将其拿下,带到大堂。经审问,原来是街上一个大户人家快要生产的儿媳,不知何故离世。入殓下葬后,生下一个男婴,婴儿啼哭不止,变成鬼的母亲心如刀绞,不得不在夜间赶集,买食物喂他。官府一听半信半疑,但人命关天,立刻带人掘坟开棺,果真发现一男婴正在啼哭……这时吓得我一只手紧紧抓住祖母的手,一只手紧紧捂着眼睛,耳边除了虫鸣,隐隐约约听见悠扬的“五——香——马糊——,面蚕豆——”

窑湾夜猫集还有一个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小时家中贫寒,但他非常孝顺。一天,他带着老母从骆马湖讨饭到了窑湾,他从一家大户人家偷了一口大铁锅,这偷来的东西白天自然不好拿出去卖,只好扛到这夜猫子集上卖给一位烧粥卖汤水的人了。后来,朱元璋登基做了皇帝。这皇帝赶过的“夜猫子集”,也就名更加扬苏北鲁南一带了。

如今,窑湾古镇中西大街的民俗史话馆中专门开设了“夜猫子集展厅”,通过雕塑、绘画、塑像与声光电相结合的形式,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当年夜猫子集的热闹与繁荣景象。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