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湾古镇抗日名将陈颐鼎
陈颐鼎(1906-1994),字又新,江苏省新沂市窑湾镇(原宿迁县窑湾镇)人。他5岁上私塾,1916年9月至1919年7月在窑湾镇邳三区区立第一国民学校(当时窑湾镇为邳、宿两县管辖,镇区界牌巷以西由邳县管辖,以东由宿迁县管辖,第一国民学校在界牌巷西边)高小读书,1919年9月至1924年7月在徐州江苏省立第十中学读书,1924年9月考到上海读大学,1924年12 月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步兵科;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科长、参谋主任、参谋处长、旅长、副师长、警备司令、师长、副军长、军长等职务;先后参加了第一次东征、第二次东征、北伐、上海“一·二八”和“八·一三”淞沪抗战、南京保卫战、徐州会战、兰封会战、武汉会战、南昌会战、随枣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枣宜会战、上高会战、第二次长沙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浙赣会战、鄂西会战、常德会战、闽浙追击战等重大战役。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3月30日9时,国民党广州大本营在兴宁县城北门外刁屋坝举行“追悼孙中山大元帅大会”,参加追悼大会的有东征军官兵和县属政、学、农、工、商团体等共5千余人,何应钦司仪,蒋介石主祭,周恩来读祭文。孙中山病逝时,陈颐鼎所在的黄埔军校入伍生队,正在棉湖地区参加校军与陈炯明主力林虎部决战。周恩来从棉湖到兴宁,由陈颐鼎带领一个班负责全程护送。
北伐开始后,国民革命军势如破竹。在北伐中,黄埔师生冲锋陷阵,英勇顽强。南昌是北洋军阀孙传芳盘踞江西的核心城市,尤其是孙传芳军控制着南浔铁路主要干线,便于机动用兵,1926年9月中旬、下旬和10月上旬,国民革命军三次攻打南昌城失利。10月中旬,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决定,集中兵力,破南浔铁路各要点之敌后,再取南昌城。国民革命军入赣部队分三路于11月1日发起总攻,11月7日占领牛行,孙传芳军溃败,11月8日占领了南昌城。在攻打南昌城的关键时刻,陈颐鼎所在的第一军第一师第三团组织了四支敢死队,陈颐鼎任第一支敢死队队长。第一支敢死队率先攻进南昌城,在与孙传芳军巷战中陈颐鼎负伤。
国民革命军第八十七师在“一·二八”淞沪抗战、福建平变、赣闽剿共后驻防溧阳地区。1935年10月,蒋介石亲临溧阳第八十七师驻地慰问官兵,在溧阳中学运动场举行的授团旗典礼上,蒋介石将第八十七师各团的团旗亲手交给各团团长。蒋介石在向全师官兵训话时说:“团旗象征着全团的灵魂和荣誉,全团官兵要象爱护生命一样爱护团旗。战争时,要人在团旗在。”时任第八十七师第二六一旅第五二一团上校团长陈颐鼎十分重视保护团旗,专门安排同乡韩时忱(新沂市窑湾镇人,时任第五二一团少尉副官)重点负责保护团旗。南京保卫战开始后,时任第五二一团中尉副官的韩时忱,带领一部分非战斗人员在太平门遗族学校的附属单位里,负责向前线作后勤支援。1937年12月12日拂晓,太平门被日军占领。韩时忱迅速将文件填入粪池,把团旗揣入怀里,带领人员沿小街向挹江门撤,借助长江边一家木厂的木棒,于12日傍晚渡到长江北。接着沿津浦铁路往北步行,经滁县、明光、蚌埠,到符离集后才被收容。乘火车到达徐州,见到第五二一团团长郏国选,郏团长对韩时忱卫护团旗的精神非常赞赏。第八十七师在南阳休整补充期间,陈颐鼎等师领导对韩时忱卫护团旗给予高度评价。因卫护团旗,韩时忱被传令嘉奖,晋升为上尉副官。
1937年8月13日,日海军陆战队向驻防闸北宝山路、八字桥的上海保安总队和国民革命军第八十八师发动进攻,“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战斗打响后,第八十七师第二六一旅的陈颐鼎第五二一团驻防的吴淞地区,是黄浦江中的日军舰艇炮火的集中攻击目标,吴淞镇区和同济大学一片火海。激战至8月16日夜,国民革命军第六十一师开到吴淞地区接替第五二一团,第五二一团奉命移至新市区叶家花园附近进攻北四川路敌人。北四川路是敌人的一个心脏地区,地堡集中,工事构筑坚固。陈颐鼎将第五二一团编为两个轻装步兵营、一个工兵爆破队、一个三七加农平射炮连和一个通讯班,配备给步兵营长、连长机枪一挺或步枪一支,采取奇袭、爆破办法攻击。8月17日拂晓,按照计划开始行动。在进攻中,遇到敌人火力封锁,或穿墙破壁通过,或从房上架桥通过,隐蔽接近敌人据点爆破。一举摧毁敌人地堡10座,迅速推进到黄浦江岸。8月18日夜,第五二一团在完成进攻北四川路日军心脏地区重要据点任务后,转移到蕴藻浜车站西侧的黑桥宅、陆家桥宅至蕴藻浜一线与日军作战。该地区处于敌人陆海空协同作战地带,敌人每发动一次进攻,必先进行十至二十分钟的炮火袭击。为了有效打击敌人和减少伤亡,陈颐鼎将第一线、第二线阵地兵力机动配置。两线阵地相距三百至四百米,第一线阵地官兵留极少数负责观察,其余全部在第二线阵地待命,听到观察人员哨音,迅速循交通壕返回第一线阵地投入战斗。在黑桥宅、陆家桥宅至蕴藻浜一线阵地,陈颐鼎指挥全体官兵坚持了十三天,重创了从长江口岸狮子林、川沙口和蕴藻浜附近黄浦江沿岸登陆的日军增援部队。10月11日,大场防线战况紧急,刚升任第二六一旅少将旅长的陈颐鼎率部增援。大场阵地争夺战极为激烈,新补充到第二六一旅的孙天放江苏保安团,在大场防线被日军突破时立即投入战斗,经过肉搏夺回了阵地,战后点检该团,幸存官兵不到500人。10月26日,日军占领大场。刚调任八十七师副师长兼第二六一旅旅长的陈颐鼎,率部在北新泾与日军作战。因日军在金山卫登陆,陷松江,趋青浦,国民革命军侧背受到威胁,第八十七师奉命于11月9日夜向昆山方向撤退。陈颐鼎率部自8月13日开战到11月9日撤出上海,无日不战。激战中,旅长、团长皆亲临一线指挥,官兵共同对敌作战。虽武器装备落后,但官兵士气旺盛,以巨大牺牲写下了抗战史上可歌可泣的一页。
镇江是国民党江苏省政府机关的所在地。陈颐鼎率部撤退到镇江后,迅速进行整补。1937年11月下旬,根据江苏省政府主席陈果夫转来的蒋介石用红铅笔写的手令,陈颐鼎兼任镇江警备司令。
南京保卫战中最激烈的一仗是陈颐鼎指挥打的。1937年12月10日,南京城廓阵地经日军两天时间狂轰滥炸,已有许多阵地被炸平,光华门两侧城墙被炮火击开两个缺口。午后,日军一部在坦克掩护下,突破了陈颐鼎第二六一旅右侧的易安华第二五九旅阵地,另一部近百人在密集火力掩护下,突入光华门城门纵深约百米,将占领的街道两侧房屋作为据点,掩护后续部队继续深入,战况十分危急。陈颐鼎决定,一定要把突入之敌消灭掉,恢复原阵地。陈颐鼎与易安华经过研究,决定趁敌立足未稳,黄昏后开始反击。第二五九旅旅长易安华亲率一个加强团在通济门外往东北方向进攻侵入光华门之敌,陈颐鼎亲率两个加强营由清凉巷、天堂村从侵入光华门之敌背后进攻,并阻止小石山附近敌人增援。经过八个多小时血战,终于将突入之敌全部歼灭。光华门内外尸横遍地。这场恶战,除许多建筑物毁于炮火外,第二五九旅旅长易安华、第二六一旅参谋主任倪国鼎(江苏铜山房村倪庄人,在南京保卫战牺牲的江苏籍军人中,倪国鼎阶级最高)、两位营长和连长及以下官兵三十多人壮烈牺牲。
1940年4月1日,陈颐鼎升任国民革命军第六十七师中将师长。第六十七师副师长是少将唐肃,参谋长是少将张家闲。唐肃是湖南邵阳黑田铺人,黄埔军校第六期步科、陆军大学一期将校班毕业;张家闲是江苏铜山棠梨张人,黄埔军校第六期炮科、陆军大学第十二期正则班毕业。第三次长沙会战后,陈颐鼎调任国民革命军第八十六军副军长兼第六十七师师长。
衢州防守战是浙赣会战的核心。1942年6月3日拂晓,日军第32师团、第116师团在衢江以北,河野旅团、第15师团、第22师团在衢江以南,对衢州发起全线进攻。负责固守衢州城的莫与硕第八十六军奋勇抗击。第八十六军下辖第十六师和第六十七师。激战至6月3日晚,衢江以北茂坞、孔家山等处的曹振铎第十六师阵地被日军攻占,部队大部溃散及伤亡;衢江以南樟树潭、西伯陇、飞机场等处的陈颐鼎 第六十七师阵地被日军突破,第六十七师撤至乌溪江西岸防守。第八十六军军长莫与硕见形势严峻,以收容第十六师溃散部队为由擅离职守,出城向江山方向撤去,军直属部队亦大多随之离去(浙赣会战后,莫与硕和其参谋长胡炎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衢州防守战由副军长兼六十七师师长陈颐鼎接替指挥。6月3日夜,大雨滂沱,江水暴涨。6月4日晨,衢江以南,日军除第15师团徒步部队已徒涉至乌溪江西岸外,其余部队全被阻于东岸。6月4日晚,日军第22师团一部徒步部队亦进至乌溪江西岸,河野旅团少数步兵在已炸毁的铁路桥处以橡皮舟潜渡乌溪江。陈颐鼎沉着指挥,第六十七师官兵全力反击,已渡至乌溪江西岸的日军被全部歼灭。6月5日,第六十七师退守衢州南关。6月6日,衢州继续大雨滂沱,敌我双方仍冒雨激战。6月6日8时许,日军第15师团主力从铁路附近猛攻南门及南城墙,其一部兵力与河野旅团一部攻占衢州飞机场及航空学校。衢州城内守军因通信器材已全被日军的飞机、大炮击毁,与战区及集团军均失去联系,陈颐鼎指挥官兵仍依托城防工事继续苦战。血战至6月6日晚,日军第15师团攻占大南门及新城门,河野旅团攻占东北门、北门及西北角城墙。此时,船民齐大年从衢江泅水进入城中,带来国民革命军第十集团军总司令王敬久关于守军向枫林港突围的指示。副军长兼第六十七师师长陈颐鼎与第16师师长曹振铎商议后,以第四十六团第二营担任掩护,利用夜暗雨大突围西撤。担任掩护任务的第四十六团第二营官兵顽强抵抗,英勇杀敌。在大南门的激烈交战中,营长宋汉武壮烈牺牲,日军15师团的两名陆军少尉相泽诚、上林道先后被击毙。已经占领了城门及城墙的日军始终未敢进入城内。战至7日拂晓,谢士炎团长率领第2营残部100余人从城东门突围。衢州城沦陷。常德会战后,陈颐鼎调任国民革命军第七十军副军长,第七十军军长是陈孔达。1944年9月至1945年6月,陈颐鼎与陈孔达一起组织了闽浙追击战,给日军以重大杀伤。闽浙追击战后不久,陈颐鼎升任第七十军军长。1945年8月15日中午,日本天皇裕仁广播《终战诏书》,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全部条款,无条件投降。根据蒋介石的指示,何应钦于8月26日发布命令,将中国战区(东三省除外,包括台湾、澎湖地区及越南北纬16度以北地区)划分为16个受降区。台湾、澎湖地区为第16受降区。陈仪被任命为第16受降区最高行政长官。国民革命军第七十军奉命开赴台湾负责受降和接收工作。统帅部为了保障第七十军顺利到达台湾,专门增派了两个飞行大队、二十多艘军舰及部分登陆艇,美国太平洋舰队也开到台湾海峡担任掩护任务。1945年10月1日,第七十军所辖的第七十五师作为先头部队,从浙江镇海码头登上军舰按序列向台湾驶去,在海面航行时,全体官兵都处于高度战备状态。飞机在上空盘旋掩护,密切注视对岸敌情。10月3日,第七十五师在基隆港登陆。随后,从镇海码头乘军舰出发的第七十军所辖的第一○七师在基隆港登陆,从福建马尾港乘军舰出发的第七十军所辖的预备第九师在高雄登陆。10月17日,陈颐鼎率第七十军直属部队和国民党驻台各机关要员在基隆港登陆。台湾同胞得知中国军队要来收复台湾,群情激昂,很多人带着干粮、铺盖早早地守候在码头、车站。从基隆到台北只30公里路程,第七十军专列却开了4个小时,沿途不断被欢迎的台湾同胞团团围住,很多人激动得相互拥抱,泪流满面,陈颐鼎一次又一次走下火车,紧握一只只台湾同胞伸过来的手。第七十军到达台湾后即开始做收缴日军武器、安置投降日军等工作。10月24日,陈仪从重庆乘飞机经上海抵达台北。10月25日上午,“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典礼”在台北市公会堂(后改为中山堂)隆重举行。饱受日军蹂躏之苦的台湾同胞一直盼望着这一天的到来。街头巷尾,人人喜形于色,沉浸在获得胜利与和平的欢乐之中。公会堂门外,人山人海;公会堂门前,武装士兵头戴钢盔脚穿皮鞋手持冲锋枪挺立两旁。各入口处都有武装士兵守卫。会堂四周悬挂着国旗,会堂的正上方悬挂着孙中山先生的遗像,遗像下面是“永奠和平”四个醒目大字。会堂内设有两条长桌,桌上铺着绿色的尼龙布。上方长桌为受降席,下方长桌为投降席。受降席和投降席后面站着武装士兵。在受降席两侧设有记者席和来宾席。10月25日8点55分,雄壮的“胜利进行曲”奏响。9时起,与会人员陆续进入会场。在全场注目下,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长官兼警备总司令陈仪、驻台第七十军军长陈颐鼎、台湾省警备副总司令陈孔达、台湾省警备总司令部参谋长柯远芬、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秘书长葛敬恩、空军第一路军司令张廷孟、海军第二舰队司令李世甲等步入会场,中外记者纷纷抢着拍照。等他们坐定后,日本台湾总督兼第十方面军司令安藤利吉大将、参谋长谏山春树中将等五人,在中方人员引导下步入会场。10时,葛敬恩宣布“中国战区台湾省接受日军投降典礼开始”。安藤利吉等走到受降桌前,向陈仪、陈颐鼎等受降人员脱帽鞠躬行礼,将所配军刀解下呈上,以示缴械投降。陈仪向安藤利吉发出“中国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警备总司令部命令(署部字第一号)”。依照第一号命令,台湾全境、澎湖列岛交还中国,所有日本在台湾、澎湖列岛的陆海空军和警察均交出武器,听后处理。柯远芬把中日两种文本的降书各三份交给安藤利吉,安藤利吉躬身接过降书细阅后用毛笔签名并加盖私章;安藤利吉签名盖章后,由谏山春树呈
给陈仪审阅,陈仪审阅无误后签名盖章。至此,受降仪式结束。待安藤利吉等日方人员退出后,陈仪通过广播电台代表中国战区统帅部向海峡两岸和全世界庄严宣告:“从今天起,台湾及澎湖列岛已正式重入中国版图,所存一切土地、人民、政事皆已置于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主权之下。”
陈颐鼎1945年10月10日,获忠勤勋章;1946年5月5日,获胜利勋章。
1946年7月,第七十军改编为整编第七十师。1947年7月,陈颐鼎率整编第七十师在鲁西南与刘、邓大军作战时被俘。
解放后,陈颐鼎先后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部军训部军事研究员、华东军事政治大学军事教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军事研究员和教员、江苏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和副主任;1985年4月起,任江苏省黄埔军校同学会副会长、会长;是政协江苏省委员会第四、五、六届委员,第五、六届常委,江苏省孙中山研究会顾问,南京航空联谊会顾问。
新沂市史志办公室,时云泽 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作者和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