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 奇闻趣事 ·

天主圣地 教徒天堂 ——记窑湾天主堂

天主教亦称“公教”、“罗马公教”、“加特力教”,天主教是基督教的一派,与正教、新教并称为基督教三大派别。

窑湾古镇天主教教堂始建于1909年,占地面积一万三千余平方米。天主教堂占地约四千平方米,总面积约一万八千平方米。砖瓦结构,房屋总共二百余间,正大门向南,锥形房顶有十字架,大门上方“天主堂”三个大字十分醒目。进门向右十多米处,建一座长三十多米,宽十二米多四梁八柱可容千人的大礼堂,亦称“圣殿堂”。圣堂有三道门:中央是正大门,左侧之门专供男教徒出入,门楣上镌刻“同登圣城”四字,右侧门楣上镌刻“共进神阶”四字,专给女教徒出入。中央大门除非“主教”莅临观光或耶稣诞辰瞻礼之日,是向来不开的。正大门门前两侧建有三十米高的方形椎子楼,为英国工程师设计,庄严别致、风格独特。圣堂横堂上自东向西共悬四块大匾,前两块内文已忘,第三块匾书“大化胀元”四字,第四块匾书“功贻万古”四字,刚劲秀丽,乃宿迁名家所书。再往后便是祭台,祭台是神甫做弥撒(朝拜天主事宜)的地方。中央大祭台为主神甫做弥撒时享用,两边小祭台则为副职神甫享用。中央祭台上方悬着“天主像”;右侧祭台上方雕刻“玛利亚”站像;左侧祭台上方挂着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圣像。圣堂两边墙壁上挂满耶稣受难图,章法新颖、色彩适度、气氛惨烈、神态悲壮,每令观众动容。尤其是“玛利亚”圣母雅像和耶稣受难图,确是艺术珍品,不幸为战火焚毁,实在可惜。

天主圣地 教徒天堂 ——记窑湾天主堂 历史文化 第1张

圣堂左后方,建有二十间楼房,其中有神甫宿舍、饭厅、浴室、会议室、招待室等。再前面是一座大花园,春兰、冬梅四季常开不衰。这是专供神职人员散步聊天的好去处。圣堂向南三四十米处,由东而西盖有三十余间瓦房,其中包括马厩、工具房、医院和教会幼儿园等。沿神甫宿舍向北有三十五间楼,那是都会小学(石室小学)楼舍。为了保持圣洁,女性均在女堂。这幢楼房,除一至六年级教室外,还有图书室、文娱室、教研室和一个简易修道院。紧靠教学楼左侧,建有三十间瓦房,乃是教友、学生和勤杂人员住宿之处。教会小学初名为石室小学,后改称明星小学,校长阎嗣良是当地人。由于教会经费充足,所以该校建设特别是体育器材十分齐全。如:篮球、秋千、滑梯、吊环、单双杠及跳高、跳远、拔河等设施应有尽有。校内还有童子军组织,每逢节日,他们统一着童子军服装,游遍窑湾

窑湾天主堂称总堂,历届神甫都是有名望的,同时还兼任徐州教区副主教。总堂下辖邳城、土山、睢宁、宿迁、堰头等五所分堂。总堂隶属徐州教区。

教堂负责人是男堂中的神甫和女堂中的修女,他(她)们都具有一定的知识和学历。如神甫必须具有神学院或大学神学系结业证书,通过考查、遴选、申请等手续,发给合格证书,到指定堂口任职(神甫)。至于修女,都是总教区修道院毕业的,经过同样的遴选手续始得上任。不过这些修女,大都是教友的女儿,她们平日均着素衣练裙,头罩一块一尺见方的青布,手捧念珠,走起路来,稳重大方,别具风采。

窑湾总堂第一任神甫是德国人,译音姓双,人称双神甫,一九〇九年到任。第二届是美国人芦神甫,一九二〇年到任。一九三二年后是加拿大人巴神甫。此外,还有法国人拿神甫、荷兰人戈神甫等。一九三九年日军侵占窑湾后,外籍神甫全都离去,居民逃亡一空,教会一度陷入停顿。稍后,先后来一个意大利籍的魏神甫和一个德国籍豁神甫。因此,人们很自然地联想到二战时期德、意、日的“同盟”关系问题上来。日本投降后,德、意国籍的神甫自动离去。一九四五年至一九四八年,窑湾教堂神甫职位“理所当然”的由战胜国之一的美国人米西刚接任。

全国解放后,外国传教士全部被遣送回国。因此,美藉米神父走后,即由江苏丰县徐宗礼继任,且任徐州市政协委员。一九五〇年之后是河南波阳人李进才任神甫职。一九五一年至一九五七年,神甫职由保定人杨森接任。杨在任职期内,正值本县各教会革新,成立爱国组织,天主教爱国学习委员会亦随之成立,实行“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爱国方针,从此彻底割断外国人在中国办教和掌教的历史,割断中国天主教同罗马教皇的隶属关系。

一九五七年末,杨神甫因失职受处理离开窑湾,修女亦投奔徐州,教堂无人管理,遂被窑湾公社占用,窑湾天主教会活动从此结束。天主堂的“圣殿堂”被窑湾公社党委改建成大会堂,他们拆毁圣殿堂的三个锥形楼,砌起高六米,长二十多米的砖石结构高墙,写上‘人民大会堂’。由于旧墙与新墙结合不好,1976年7月26日,改建的大会堂被台风刮倒,当场造成58人死亡,近百人受伤的惨案。从此天主堂被彻底毁弃。

 

阎静波笔述   吴炳武整理,转载和引用必须注明作者和出处https://www.ywgz.cn/201.html

参与评论